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以来,京津冀三地民政部门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助力北京“新两翼”建设,持续加强交流合作,以做实“一个机制”,推动“六个协同”,着力提升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质效,携手共绘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蓝图…以下是推荐机构及正文:
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以来,京津冀三地民政部门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助力北京“新两翼”建设,持续加强交流合作,以做实“一个机制”,推动“六个协同”,着力提升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质效,携手共绘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蓝图。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三地养老服务政策联通,养老服务资源共享,养老人才队伍壮大,异地养老的“燕达模式”,成为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的典范……
以机制为保障,以协同促发展。“做实‘一个机制’是做好三地养老服务协同工作的重要保障,做好‘六个协同’是惠及三地老年人和区域养老服务提质增效的共同目标。”北京市民政局养老工作处处长杨志伟说。
杨志伟介绍,2016年,三地建立养老服务协同发展联席会议机制,签订《养老工作协同发展合作协议(2016-2020)》;2023年,建立京津冀养老协同专题工作组,健全养老服务协同工作机制,印发工作组运行规则及办公室组建方案。“目前,北京、天津民政部门已经与河北环京津6个城市全部签订了养老服务合作协议,三地领导多次带队互访交流,京津冀养老服务部门合作愈发紧密。”
“六个协同”分别为政策协同、项目协同、人才协同、医养协同、区域协同、行业协同。在共推“六个协同”之下,京津冀三地共谋一盘棋,共建“环京养老圈”。杨志伟介绍——
1、推动“政策协同”,健全三地养老服务协同政策体系
三地联合发布了《京津冀区域养老服务协同发展实施方案》,将协同发展区域拓展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乌兰察布市;共同制定《关于进一步深化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的实施方案》等政策,加快推动养老服务政策联通、资源共享、服务对接、均衡发展。
2、推动“项目协同”,深化养老服务资源项目有效对接
三地共同举办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项目推介会,展览展示近70个优秀项目和优质企业。去年,本市组织170余个部门和企业、900余人次,9次赴环京周边地区对接调研、洽谈合作养老服务项目。全年北京市与河北省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企业之间共签订合作协议50余个,项目投资2亿余元。同时依托北京养老服务网展示推介天津、河北的优质养老机构和项目,助力京津冀养老服务资源对接共享。
3、推动“人才协同”,强化养老服务人才队伍职业素养
为进一步推动京津冀养老服务人才协同发展,去年,三地联合举办首次养老服务人才线上培训班,三地从事养老服务事业一线的机构负责人、管理人员和养老护理员等共计1.1万余人参加了培训,进一步推动了京津冀养老服务人才协同发展。指导通州区与河北省廊坊市、天津市武清区签订《通武廊养老工作协同发展合作协议》,建立人才合作交流机制,培训养老服务人才近3000人。
推动“医养协同”,提升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水平。联合卫生健康、中医等部门,研究京津冀医养协同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推动北京市中医医疗机构与有内设医疗机构资质的津冀养老机构协作,将河北符合条件的医养结合机构纳入远程协同服务范围。打造异地养老“燕达模式”,持续从政府购买服务、医养结合支持、纳入北京市医保定点等方面,打造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的典范。
4、推动“区域协同”,凝聚毗邻区域养老服务共建合力
指导各区发挥辖区优势,搭建对外协同发展平台,做实与环京周边地区结对共建机制,推动区域优质养老服务资源共建共享。如北京市西城区制定每月600元的异地养老奖励支持措施,与河北省廊坊市民政局签订养老服务战略合作协议,并在固安来康郡长者社区挂牌“北京市西城区异地康养示范基地”。
5、推动“行业协同”,助力养老行业规范化高质量发展
三地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引领聚合作用,着力推动养老服务市场主体交流合作、老年产品用品及养老服务模式创新。2021年,联合发布50家京津冀蒙区域异地养老机构名单,加强区域优质养老机构宣传推介,促进企业对接合作,提升三地养老服务机构发展实效。
杨志伟表示,下一步,京津冀三地养老工作部门将进一步落实党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将养老服务领域协同合作走深走实,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合作共建、同质同标”的原则,携手推动京津冀养老服务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统筹发挥自身区域优势,从老年人需求出发,制定扶持政策,结合项目定位,不断创新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推动京津养老项目向河北具备条件的地区不断延伸,为京津冀区域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