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海口,寒意渐浓,但与气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持续升温的重点项目建设,放眼全市,热火朝天的建筑工地、机器轰鸣的厂房车间、繁忙奋战的项目建设者……一项项重点建设项目掀起了新一轮经济发展浪潮,一处处如火如荼的建设场景汇集成海口经济发展的大潮。
刚过去的一年,面对全球性的经济颓势,面对一季度的发展低迷,海口漂亮地实现了经济大逆转。在这几个月里,为了推动重点项目建设、为了打赢投资项目百日大会战,海口市委、市政府使尽全身解数,“十八般武艺”尽显身手——
1、借力“双创”啃硬骨头
海口建立了以“双创”为重心的工作体制,把项目建设中“最难啃的骨头”通过“双创”模式来加以突破。曾经,2015年的海口棚户区改造因为速度滞后,遭到省里点名,到了年末却因为超额完成任务而获得省政府颁发的棚改单项大奖;2015年年初海口确定的年度拆违任务为100万平方米,到年末拆违却超额266.4%。棚改、拆违,都是号称“天下最难”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为什么去年在海口,这两项工作却发生了“大逆转”?其关键因素在于,海口建立了以“双创”为重心的工作体制,把项目建设中“最难啃的骨头”纳入到例行的“双创”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议程中,通过“双创”模式来加以突破。
2、“周、月、季项目推进制”
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海口市委市政府沉着应对、奋力作为,每周一碰头、每月一分析,月月有部署、季季有主题,坚持环环相扣、无缝对接。“一开始每周报上来需要解决的项目问题成批成批的,越到后来就越少,最后只有零星几个。”市发改委主任黄舸谈起为百日大会战几乎每周都开的市长碰头会,认为对推动项目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市长碰头会是海口市政府过去就有的一种会议机制,但在百日大会战中得到了强化,由过去的不定期召开变成了定期召开,会议的主题也由过去的不确定变成了主要是解决百日大会战的各种难题。而这种市长碰头会的机制,其实是对海口几年来不断摸索、改进形成的“周、月、季项目推进制”的一部分,而这种制度在去年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3、投融资改革纾解项目资金难题通过大力推动设立政府投资基金、发展PPP模式、政保贷模式和融资担保等方式,不断化解海口跨越式发展所需巨量资金的困难。
去年海口积极推进PPP模式,建立了PPP管理中心,覆盖交通、环保、能源、文教等重点民生领域,总投资超700亿元的44个项目被筛选入项目库,成功签约落地3个项目,还积极探索通过PPP模式化解政府存量债务、盘活存量资产的路径,走出了一条推动存量项目PPP的新模式。
4、行政审批改革破解审批瓶颈
海口市规定,在联合审批各流程阶段,凡涉及投资项目百日大会战的项目,时限一律在3个工作日完成。去年12月16日,仅用1个工作日,签约落户海口高新区的浙江康迪车业有限公司就通过了“极简审批”。这虽是我省第二例极简审批,却是首例企业投资项目落户的案例,其意义不言而喻。对此,康迪公司董事长胡晓明赞誉有加:“海口高新区动作很快,让我们看到了在海南干事业的希望。”“极简审批”为什么能那么快?原来,海口高新区以三招加速审批:一是通过做好美安新城的“多规合一”工作,实现以规划代立项。二是管委会统一组织编制美安的全区环境影响、水土保持等评价评估,以区域性评估取代单个项目评估;三是通过签订投资合同,节水、抗震等事项不再审批,而是在合同中明确相应的技术规范和行业标准。如此一来,项目入园评估和审批时限得到大幅压缩。
5、推进项目的“全流水线工作法”
产业布局提前策划好项目方向,大力招商引进优质项目,年度计划选好要推进的项目,优质服务助力项目建设。去年,海口的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52亿元,超年度计划38%;百日大会战开工230多个项目,完成投资超计划81%,呈现出开工多、进度快、投资大的特点。这多亏该市在实践中摸索出的一整套推进项目的工作方法,这被总结为“1+1+1工作法”和“全流水线工作法”。
“重点项目建设涉及政府方、投资方、承建方等各个方面,必须建立一套能使三方形成合力的机制。”朱军说。所谓“1+1+1”,就是指政府方+项目投资方+施工方。政府方提供全程“保姆式”服务,督促投资方、